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慈应塔铭 宋 · 文及翁
四言诗 押阳韵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杭州上天竺讲寺志》卷八
台山苍苍,佛国相乡。
万八十丈,钟秀发祥。
挺生晦岩,巍巍堂堂。
禅宗教旨,律检精详。
总归一乘,纯挈众芳。
游戏三昧,舌吐广长
法嗣北峰,此一瓣香
洋洋觉海,我为津梁。
及其示寂,破钵空囊。
是幻是灭,非幻不忘。
慈应之塔,玉立东冈。
山君川后,拥护塔旁。
经百千劫,古佛放光。
方山昭化禅院政禅师行状记 北宋 · 释宗悟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金石续编》卷一七
方山昭化禅观政和尚姓罗氏太原府平晋县古城北洞子镇人,通《华严经》论。
熙宁五年寿阳县父老于方山上西灵松岩下金刚泉侧以石累为龛,请师居龛讲《华严经》。
一方士俗,蒙益趋善,共购置度牒,请师就本院抚僧落发出家。
熙宁五年,南游咨参,至润州甘露寺,依广照禅师
一日辞广照游庐山,广照问师此与庐山是同是别,师礼拜依位而立,广照然之。
又谓曰:「女他日当坐古菩萨道场,有肉身大士先已为汝发扬,化众兴建也」。
元祐初,至西京大字院看藏经,县郭三社与山前六村善友,同状经官陈述,请师住持,官从之。
师受请,至绍圣中开垦山田,建下庄院一所,岁收荞千斛。
净侣云集,鸣鱼击鼓,无待于外。
崇宁二年,张公来观文中堂,奏请敕题,并逐年拨放童行一名。
敕下之日,山前布金色银色世界,种种化现,远近人心,益坚信向,与五台等矣。
此地旧名神福山,今赐号方山寺,称昭化禅院,长者谥号「显教」、「妙严」。
又蒙蔡公元度枢密亲书长者祠堂牌额,师悉亲□。
大观三年铸洪钟一口,重一万斤,其声响彻两县。
度门人弟子有宗悟等一十六人,并、汾之间,士庶无论贫富大小,悉心化而诚服。
政和三年,师无疾不食,唯饮净水。
众善友柴和、赵百祥等数十人闻之,皆来集会,围绕师左右。
谓曰:「欲得师久住世间,兴隆佛法,愿和尚慈悲,顺我等请」。
师曰:「时至即行,诸佛亦然」。
众皆不散,师问小师宗弁曰:「日在何时」?
弁应云:「午时」。
师曰:「从来道底」。
众云:「是什么」?
师曰:「清风吹不尽,明月照还晶」。
师偃息,乃留颂曰:「天长地久,莫之能守。
涅盘妙心,几人能透」?
拊床一下,卧右胁而终,遂收舍利一千粒。
俗寿七十一,僧臈五十三。
师门弟子宗悟持师行状,干求相公铭师之塔。
公曰:「汝持戒僧也,决不妄语,可依实而书,焉用吾文」?
宗悟奉命书。
朝奉大夫致仕郭瑗书,晋山李永常摸刊。
冲佑观仙女胡氏封普应真人李氏慈应真人鱼氏顺应真人鱼氏助应真人制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七、《鹤林集》卷一一
敕具某仙等:朕闻真人恬漠,独与道息,然心诚求之,则未有不感通者也。
尔等灵异之迹,著于武夷,生则保形鍊气于岩之隈,殁则驾风驱霆以雨遍天下。
朕用嘉之,载锡徽名,永宏道荫。
可。
慈应大师政公之碑政和八年二月 北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二、《学易集》卷六
郓须城大谷山昭善崇报禅院住持、赐紫慈应大师文政姓令狐氏,生须城令狐村。
其家相传,彭阳公楚是其上世,再从父颂天圣中殿中丞,族子相如今为朝奉大夫
大师幼不戏弄,踰冠度为僧,护持戒律,以谨密称。
通大乘经论,入诸讲律,老师宿学善其咨叩。
丞相河间刘公葬三世大谷西山之阳,以恩置寺,赐额「昭善崇报」,度静人如令,历选于众,乃以大师住持为第一代。
披榛棘,立基址,种艺樵汲,惟日不足。
已而缁素信服,赴者接踵,寺娓娓向有成。
今林樾蔽亏,宇像辉焕,薰修供养,报国恩已,亦报佛恩。
又受乡人劝请,造天宁大像,建开元三门,赀皆千万,而施者乐输争付之,权衡称量,洞入纤介。
既成,咸欢然喜得未曾有。
性宽多恕,雅不忍言人过失,犯而不校,未尝以色加僮侍,议者谓恢然长者,众中举无与比。
乡人士大夫,下逮里巷老稚,皆爱之重之,一无间言。
凡住持二十七年,政和三年五月辛卯,示疾就灭,春秋六十九,僧腊四十五。
弟子崇能亦令狐氏兄子之子,实嗣寺。
八年二月壬申,与诸弟子新福等共二十八人归全身,建塔大谷东山下,去寺四百弓,占地纵横十有一肘。
乃勒铭石,永伸哀慕,其辞曰:
众稽首,慈应师,岁三九,获衣止。
天华姿,法泉涸,孰求我,觉导师。
爰结集,建兹塔,便时日,赴山谷
忽奋厉,如复生,又号慕,如始亡。
藐我等,怀謦欬,守护此,刹利罗。
维愿力,所加持,续慧命,永无尽。
大宋政和八年二月壬申立。
政禅师行迹碑文 北宋 · 郭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
禅师姓罗氏太原府平晋县古城北洞子镇人,通《华严经论》。
熙宁五年寿阳县父老于方山上方灵松岩下金刚泉侧以石界为龛,请师居龛讲《华严经》。
熙宁五年,南游至润州甘露寺,依广照禅师
一日辞广照,游庐山,广照曰:「汝他日当坐古菩萨道场,有肉身大士先已为汝发扬化众兴建也」。
元祐初西京大字院看《藏经》,县郭三社与山前六村善友,请师住持,至绍圣中,开垦山田,建下庄院一所。
崇宁二年奉敕赐额,并逐年拨放童行一名。
敕下之日,山前布金色银色世界,种种化现。
大观三年铸洪钟一口,重一万斤,其声响彻两县。
度门人弟子宗悟等一十六人。
政和三年,师无疾不食,唯饮净水。
善友等数十人绕师左右,谓曰:「愿得师久住世间,兴隆佛法」。
师曰:「时至即行,诸佛每然」。
因问弟子宗弁曰:「日在何时」?
弁曰:「午时」。
师曰:「从来道底」。
众云:「是什么」?
师曰:「清风吹不尽,明月照还晶」。
师偃息,乃雷颂曰:「天长地久,莫之能守。
涅盘妙心,几人能透」。
附床一下,卧右胁而终,遂收舍利一千粒。
俗寿七十一,僧腊五十三。
按:光绪寿阳县志》卷一三,光绪八年刻本。
改封昭宁慈应圣懿英淑妃宝祐元年八月六日 南宋 · 宋理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五、《闽中金石略》卷一○
敕:阳得阴而成化,日并月以为明,维神既灵,厥配斯显。
邵武军邵武县惠应庙神妻昭宁慈应顺惠英淑妃,辅赞之功既旁流于宇内,窈窕之德尚想见于闺中。
道叶坤行,爵随夫起,封更新于八字,祚永保于千年。
可更封昭宁慈应圣懿英淑妃